平凉尼龙板规格齐全
塑胶原料用于注塑成型的分两大类;(按热作用分)低温熔融(30—130)℃,在模具内经高温(140——200)℃交联固化成型。特点是在某一温度下能转变成可塑性熔体,但是续继提高温度、增加受热时间,高分子内部将产生交联作用,发生固化。而固化后的塑料既不能溶于溶剂,也能用加热方法使其软化到原始状态,若继续提高温度就会发生分解。这是不可逆的过程,不能反复加工。又分为结晶性与非结晶性。特点是加热软化,温度继续升高就熔融,冷却时又重返固态,这一过程是可逆的可反复多次。
热固性塑胶就是将液态的A塑料及B塑料同时混合并注入模具内,透过适度加热引起的交联反应后,将短分子链变成网状立体结构,热固性塑胶也就是加热后会硬化的塑胶,例如FRP材质的鱼缸或美耐皿餐具等。热固性塑胶的优点是:耐热性和耐候性高,但缺点是不容易回收再利用。至于热塑性塑胶就是将固态的塑胶粒子进行加热,待塑料融化后在注入模具中,接着待成品冷却固化后,成品就完成了。热塑性塑胶的优点是:产品透过加热后可以在回收利用,而缺点是比较不耐热,像是常见的PE牛奶或PET宝特瓶,遇到高温可能会变形。
塑料的热膨胀系数要比金属大3 ~ 10倍,容易受温度变化而影响尺寸的稳定性;在载荷作用下,塑料会缓慢地产生粘性流动或变形,即蠕变现象;此外,塑料在大气、阳光、长期的压力或某些质作用下会发生老化,使性能变坏等。
塑料下游应用十分广泛。我国广东省的塑料棒管材、塑料包装箱及容器、日用塑料制品、其他塑料制品产量居全国首位;浙江省的塑料薄膜、塑料人造革位居全国之首;江苏省的泡沫塑料、塑料合成革产量为全国;辽宁省的塑料型材产量继2010年后继续居全国榜首;山东省的农膜、塑料编织品居全国之首。广东、浙江、江苏三省塑料制品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。塑料的发展史及定义、分类、加工过程等天然树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,但现代塑料工业形成于1930年,近40年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。